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山西财政新闻联播

山西省忻州市财政局:打好绩效提升“连环招” 
探索绩效管理“新路径”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总体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山西省忻州市财政局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改革部署要求,持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绩效管理标准、强化绩效管理队伍,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整体提升。2024年,山西忻州市财政局着眼于财政改革发展方向以及“过紧日子”的现实需要和政策要求,着力改进长期存在的一般性、程序性、浅表性的初级绩效思维和水平,以开展“绩效提升年”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能力,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破题研究——组织开展两个试点  

  聚焦成本绩效管理改革和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两个方面,试点先行、重点攻坚。一是试点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选择五台山机场航线和运营补贴资金、行政办公区物业管理费、城市道路绿化养护项目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试点。组织第三方绩效评价公司对五台山机场进行了全面的绩效分析和成本分析,引入绩效奖励机制,增强机场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从梳理历史数据、勘查现场、细化类别、核查数据、流程优化、定额测算等6个步骤,开展了行政办公区物业管理费和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两个项目成本绩效分析,经测算一级预算单位物业费降本66万元,道路绿化养护项目降本203万元,为制定成本定额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提供依据。二是试点开展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选择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输两个领域开展分行业分领域指标标准体系建设,绩效目标设置质量显著提高,并已应用于2025年预算编制。指标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解决了以往绩效目标设定时面临的科学性不足、量化指标缺失及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筑牢了绩效管理的基础,为后续的绩效监控、自评、财政重点评价、绩效信息公开的高质量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夯实基础——牢牢扭住四个关键  

  紧紧围绕“细、严、精、实”要求,在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4个关键环节上深耕细作、提质增效。一是做“细”事前绩效评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加强事前功能评估”部署要求,山西省忻州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开展2024-2025年度事前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全面细化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对时间节点的前置性、评估主体与实施主体的独立性、金额标准的统一性作出明确要求,推动事前绩效评估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二是做“严”绩效运行监控。实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相结合、定期监控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的“双监控”模式,并将监控结果作为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的依据。三是做“精”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项目的选择上,围绕预算编制的难点痛点深挖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政策设计缺点;报告质量把控上,开展联评联审,积极借助专家力量,把握评价思路、侧重点和结果应用;第三方机构的使用管理上,通过对报告质量打分,评选优秀机构和优秀报告,甄别第三方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能力,作为精准选择第三方机构的依据。四是做“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政策、改进管理紧密融合,实现了与预算编制实质性挂钩,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对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和部门绩效自评为“中”“差”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压减5%-20%或取消预算安排。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愈发明显,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三、能力支撑——打造一支过硬队伍  

  短期来看,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标准建设、制度建设,从长远来看,关键还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山西省忻州市财政局围绕夯实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基础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提升了全市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全年组织了2025年预算编制项目绩效目标编报培训和县级预算绩效管理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管理培训。线上依托“绩效云课堂”,组织实施了第三批次初、中、高级网络远程培训,实现预算单位绩效业务人员全覆盖。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全市绩效管理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意识正在由“让我干绩效”向“我要干绩效”转变。  

  四、制度建设——建立三种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修订完善《忻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市直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开展考评,督促各级各部门强化绩效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二是建立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督导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市对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督导机制的通知》,对绩效管理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实现绩效管理“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同时,将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时分享给县级财政部门,实现了市县工作联动、步调一致,有力推动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提升。三是建立重点绩效评价联评联审机制。建立由财政局、绩效专家、第三方机构组成的“联评联审”机制,成立绩效科总牵头,预算科、部门预算科、资产科、采购科等科室协同配合的“1+N”绩效评价联评联审工作组,提高了绩效评价报告的质量,同时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后半篇文章”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紧紧遵循上级决策部署,也要积极借鉴先进地方经验;既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也要赢得预算单位协同配合;既要抓好制度机制建设,也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实现降本目标,更要锚定增效方向等等。在以上种种实践和经验中,我市绩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预算绩效指标和目标值设定不够科学,部分单位仅靠财务人员填报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填报质量不高;第三方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成本绩效分析试点工作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等。下一步,山西省忻州市财政局将树牢“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围绕加强制度创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成本管控的绩效评价,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督与约束等多领域,建立健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财政支出标准,积极推动财政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