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西财政新闻联播

宁都县:四举措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一、写好“创新篇”。坚持创新引领培育新动能,将科技创新纳入硬考核,促进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是政策保障高效率。始终将稳企业作为稳经济稳增长的基础和中心,紧密联合税务部门,推动减税降费举措落地落细。大力支持“数字经济”计划和科技人才新政,统筹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助推传统企业创新发展、提质升级。二是创新平台高品质。深化县级创投改革,做大科技金融规模,切实打造集投融资服务、招商服务、中介配套服务于一体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平台。三是财政服务高水平。创新载体、提升内涵、完善机制,实现财政服务从“多点开花”向“重点突破”,“主动破题”向“有效解题”的转变。

  二、下好“改革棋”。一是发挥预算管理改革的“龙头”作用,使各单位“理财用财”理念得到转变。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编早编细编实部门预算,力争2020年部门预算到位率达到95%。同时,落实预算管理主体责任,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此外,持续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以公开透明和强化监督,转变各单位各部门理财用财理念。二是用好预算绩效管理“指挥棒”,把钱用在“刀刃”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具有宁都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此外,加快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促进各部门各单位从“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完善新一轮县乡镇财政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提高乡镇级财政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认真落实限额管理、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加快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新机制。五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民生福祉“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加码加力”,政府运行“过紧日子”。六是继续执行减税降费政策,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基本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三、走好“开放路”。一是着力推动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融合。重塑城乡关系,更好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等。二是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建立健全涵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乡村治理机制、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乡村便民服务体系等在内的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三是切实统筹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健全有利于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乡村文化保护利用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全面激发乡村经济的旺盛活力,推动乡村经济全面繁荣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统筹提高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方面收入,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四、打好“质量牌”。一是聚焦年度目标,促进收入均衡增长。加强财政收入预期管理,落实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完善财税库银联动协调机制,积极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稳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二是聚焦实体经济,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企业政策性减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支持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三是聚焦民生保障,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坚持统筹兼顾,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和改善基本民生领域问题。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紧紧围绕“扶、建、救、保”四大路径以及“增收、就业、基础设施完善、救助、兜底”五大计划,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善民生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四是聚焦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积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统筹整合各类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畅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水土保持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切实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着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创新,巩固完善村(居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动态调整村(居干部工资待遇,支持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五是聚焦财政监管,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全面加强财政监督,全力深化财政改革,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