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阳: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中奋勇争先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春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广西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勉励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为广西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5年,广西财政部门将继续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围绕“建设现代化财政、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奋进争先、勇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标准,落实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要求,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广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紧盯全国产业链布局,支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加快构建体现广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深耕工业振兴“主阵地”。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统筹资金超过400亿元,全面推进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精准支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园区提速发展行动、“人工智能+”行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周转资金政策,更好解决前期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撬动更多工业投资。二是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广西发展竞争力的主要切入点,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科研经费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建设创新平台和实施产业类科技项目,支持启动新一轮“尖峰”行动,实施100个以上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激发财政资金“撬动力”。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举办2025年广西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推介暨签约大会,紧紧围绕全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支持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1+10+N”基金集群,通过投贷联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本土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链企业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大“桂优贷”贴息资金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投放利率,强化与融资担保政策融合,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支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的重要指示,更新开放理念、放大开放格局、强化开放导向,支持对内对外开放政策落实,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把“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集中力量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加快建设黄百铁路,大力推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持续推进南宁机场建设工程等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海铁联运物流补助,提升通边跨境铁路、公路互联互通水平,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质增效。二是构筑产业转移“蓄水池”。用好中央支持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的财税政策,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统领园区建设,支持完善园区软硬件设施,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和培育万亿级临港产业集群。三是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支持实施“工贸强基”工程,推动重大外向型工业项目扩大进出口规模,支持开展外贸外资“破百亿超千万”行动以及中越智慧口岸等重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全区外贸向好势头。保障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支持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政策兑现,推进制度创新,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级。
更加有力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的重要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支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保持支农投入“高强度”。严格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50%、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8%。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作用,强化农业信贷担保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效,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管好用好衔接资金,加大对防返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支持力度,谋划过渡期后资金使用思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二是做好农业产业“大文章”。支持深入实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品牌强农战略,充分发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大做强粮油、糖蔗、蔬菜、水果、蚕桑、茶叶、中药材、畜牧业、渔业、生态林业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三是夯实稳产保供“压舱石”。支持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稻谷补贴与储备粮源基地建设衔接,及时足额补充粮食风险基金,推广糖料蔗良种种植和机收,支持加快建设以蔬菜、畜禽、水产等“菜篮子”产品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打造柑橘、芒果、火龙果等水果集聚区和“南果北销”优供基地,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更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支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的重要要求,支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守好祖国“南大门”。一是提升民生保障“含金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头等大事,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努力做到财政民生支出“像甘蔗一样节节高”,筹措资金超过835亿元,支持实施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安排资金时重点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倾斜,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二是奏响城乡发展“协奏曲”。用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安全韧性。用好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等资金,支持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落实边境小城镇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支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县域特色经济“创先争优”行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三是织密安全稳定“防护网”。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财政可持续。落实各级各方“三保”责任,合理确定“三保”保障范围和标准,编足编实“三保”预算,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研究制定加强财政管理促进市县财政平稳运行的政策措施,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更加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把准财政工作前进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的重要指示,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完善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广西见行动、财政真落实”。一是把牢政治建设“定盘星”。牢牢把握财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和财政部门的政治定位,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以政治型财政机关建设为统领,着力推进政治型、发展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五型财政机关”建设,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勇挑服务大局“重担子”。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站位全国全区发展大局,谋深谋实广西财政“1358”工作思路,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当家理财。把发展经济和建设财源密切统筹起来,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一批税源质量高、税收贡献大的支柱企业,努力拓展税源,增加可用财力规模。统筹资金资产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推动财政投资评审关口前移,全面推行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三是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财政制度,打造更多具有广西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创造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成果。聚焦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五大创新”,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谋划实施“数智财政改革”“数智+”改革行动,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全面提升广西财政现代化水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8日